记南哪普通人的投稿
投稿南哪普通人两个月没给我放出来,干脆先在微博发了得了:
文前致歉:想法有点多有点杂,思路转换可能比较快,如果造成阅读上的困扰的话,十分抱歉。
想起来初中的时候,同学问我以后想干啥,我说我想当个普通人,有一间安安静静的小屋,能够在周末的早上坐在窗台晒太阳看看书,和喜欢的人一起出去玩,到公园散散步,偶尔打打游戏,没事去朋友那蹭两顿饭……当时想来觉得应该还不难实现。想当普通人也不是因为我没志气什么的吧,只是我非常单纯地觉得,能够有那样的生活已经够美好,我也足够满足了,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大概)。我当时还挺信奉一句叫“够得着的幸福才叫幸福”的话的。
后来我的高考成绩还不错,考来了南大,但是,我感觉我似乎在慢慢地被周围人裹挟,亲戚问我考这么好的学校,以后一定赚很多的时候,我只能笑笑摇摇头说没有没有,我们专业赚钱就那样的,心里却觉得多少有点羞愧;当以前的初高中同学一起聚会的时候,听到某个同学去了哪个大厂实习,某个同学又去哪个投行工作,某个同学已经去了律所,某个同学去了国外各种各样的学校读书,过着当时看来非常令人羡慕的生活,我感觉我似乎跟他们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就也只能在心里暗自地摇摇头……可能对我而言,与其说是真的和别人攀比什么,更重要的是想回应别人对于“我”应该是什么样的那种期待,我想去融入那个话语体系与群体,对于大部分在不错的高中毕业的南大的同学而言,应该不止我一个人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不喜欢我的生活被别人定义,但是结果却变成了我慢慢地会下意识去迎合别人去认为“优秀”、“不普通”的我应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我会担心让别人失望,或者变得达不到一些人认为我应该达到的预期。虽然我坚称我就想当个普通人,但是显然别人并不觉得我普通,或者说并不觉得我应该甘于普通,会这么去觉得惭愧的我,可能也并没有一颗完全甘于平凡的心。特别是一打开某博、某书、某乎之类的社交平台,上面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诉苦自己的钱不够花、收入不够高、还不起各种贷款、天天被老板压榨、生活一地鸡毛,随处可见的丧气、焦虑和铺天盖地的劝退,时常让我怀疑我当初的目标是不是真的很难实现了,我是不是一毕业就要加入到这生活一地鸡毛的大军之中,我总感觉我在担忧那些可能现在担忧了也没用的事情,但是看到了仍然会忍不住去继续看、继续焦虑。现在想想我自己也觉得这非常的无病呻吟,但我也觉得我不能再这么继续想下去了。
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对象的开导,让我想通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接受了一些自己原本理解但仍然内耗的事情。当我问我妈,如果我赚的没有他们多怎么办(我父母是普通企业的双职工),我妈说:你只要努力到你觉得满意就行了,其他的你掌控不了的那也不需要去担忧啥,真到那份上了那就那样呗。所以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社交平台上所描述的生活的一地鸡毛是常态,但是,守住那些在纷繁复杂的各种之外,小小的美好的生活的瞬间,可能才是我一直以来应该去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些大家所吐槽、苦恼、不甘的事是生活,那些大家称赞、享受、愉悦的事也是生活,摆脱不了的那部分我们就只能去和解和接受,去在那些宁静的时刻抚慰自己被工作和领导创烂的心灵,可能困难就是我继续活着去享受那些片刻的美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我要知行合一地接受“生活并非童话,生活的大部分就是琐事和苦难”的事实。我不认为这是所谓的“生活的真相”,也不是想一转主旋律歌颂所谓的苦难,但是这种想法是我目前能让我自己接受的一个解法。虽然这样乐观的文字出现在这里简直转折得莫名其妙,不过比起说我突然变开朗了,倒不如说是有点找回初心吧。
可能社交媒体上去称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去追捧无上限的高薪与高消费,本质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优绩主义。当然,我并不是说高薪不好就是(谁会和钱过不去啊hhh),只是,如果自己经过努力也无法达成那样的结果的话,也不要因为达不到世俗的要求就否定自己,那只是别人定义的成功,与其追求大家所认同的成功,我现在更想追求我自己所认可幸福。社会是一台精密运作的机器,宣扬这些经过普世的定义的成功的价值观更能激励大家去做出更多的贡献,也能鼓励我们个体去更努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并不否定这么做的必要性。但是,我觉得,偶尔把这些话左耳进右耳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家的幸福并不相同。如果你喜欢拼搏,追求高薪,那去努力卷GPA、卷实习、卷学生工作就是你追求幸福的方式;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喜欢把自己逼得太紧,那我觉得接受自己的“差不多”,然后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找到喜欢做的事,狠狠地与生活对抗完后找机会休息一下,是我目前能够接受且觉得能做到的去当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可能性。我觉得能够在高楼大厦里的CBD当高薪白领,赚了很多钱后到处出国旅游确实很爽,但我也觉得找个默默无闻的工作,周末去公园转转拍拍落叶也很幸福。
之前看辅导员去请优秀的学长学姐回来讲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这些学长学姐大多在校的时候成绩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结合当时的就业形势,就业去向自然不差。但有的时候,我其实也希望能够请一些在校成绩普普通通、最后找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的学长学姐回来,讲讲自己是怎么过完的大学生活,讲讲自己毕业后经历了什么,因为我觉得,可能他们那样的人的人生,才是我们大多数人会成为的样子。过得相当好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早就心中有数,但是过得普普通通的人,最后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鲜有了解清楚的。我觉得可能我的迷茫也是来源于此,来源于不知道不走上那份“不普通”的人生的道路,是不是自己的人生便会变得很糟的不安,或者说,迷茫于不知道普普通通的我们,最后能去向何方。所以后来我真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辅导员,不过嘛,这种事也大概率辅导员是不会配合的,毕竟这不符合目前某些层面的价值观吧,就不多讨论了。
你可以说我的这些话都是非常天真的学生思维发言,我也并不否认我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重担,但我也同样觉得,只要能够说服自己,那接受便可,总比无时无刻地焦虑与内耗强。即便我是在做梦,是在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自我精神胜利,但是这又有什么错呢?为什么非要把我叫醒,告诉我你这么想很天真,其实你过得很惨呢?我感觉现在的社交媒体就是这样子的。但其实,做做梦也没关系的吧,犯点傻也没关系的吧,都说傻人有傻福,要是犯傻能有点福气,那我倒是也不觉得亏hhh
其实提笔之前,我本来是想讨论一下什么才是普通,不过想来这种事,大概没有什么明晰的界限,就像某期的评论区说的,能考上南大的怎么会是普通人,要是这么论的话,这个栏目也没啥存在的必要了,全是一群不普通的人在凡尔赛(笑)。所以我觉得,讨论自己普通与否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所希望达成的样子和觉得优秀的样子并不相同,重要的可能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在每个人小小的自我的心中,我们自己远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特殊,从这个角度讲,每个普通的我们都不普通。
那么,
致不普通的普通的我们,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